CHINABIKE

查看: 7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地车的重量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10:50: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的车有多重?”这也许是身边人们对问过最多的问题。 但是山地车轻了就一定好?车重了就真的很差吗? 你的骑行质量完全取决于整车的重量吗? 或者我们是否该彻底停止追求轻量化这个愚蠢的举动?

  轻就是好车,重就是垃圾——这是几十年来自行车一直流传的一个说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状况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许多车手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甚至是生命,甚至车把也会因为日常爆胎而导致断裂。 幸好,由于不断的测试以及生产工艺提升,多年来强度安全性的问题貌似有得到解决。 然而,重量表面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
  镂空的后拨,纤细的车把,在80年代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减重,骑行质量早被抛在脑后。


  事实就是如此,这两年山地车确实变重了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悖论:长期以来重量是山地车的决定性因素,就这么看来,技术无疑在退步。 但事实就是,近年来,林道以及Enduro 车型越来越重。 但这是否毁了山地车? 一点也不! 随着重量的增加,操控也变得更加轻松,骑行变得更加有趣。

     自从山地车出现以来,它的发展速度令你惊讶。 最开始使用避震前叉和碟刹,稍微增加了一点重量。 随后是升降座管、更大的轮径、更宽的车把等等。 我们不需要这些变化吗? 当然不是! 多年来,山地车已经从原本通往森林的无聊自行车成为下山利器,为各种路线提供了最大的乐趣。 现在,你可以轻松地使用一辆140mm行程的山地,在自行车公园花费一天时间——几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国内的大部分车友来说这依然是不可想象的,毕竟没那么多公园)



  曾经的只有 DH才能驾驭的赛道已经成为现代林道车轻松碾压的路面。

  车架也变得更重,但同样变得更复杂、更坚硬更可靠
  自行车不断改进的性能导致车手以越来越高的速度骑在越来越崎岖的道路上骑行。车架上的应力增加,可能由于配件选择问题,磨损增加。 不言而喻,车架以及轴承必须要适应这样的变化。


  可靠性理应放在首位,花在更换转点轴承上的时间和金钱,为什么不选择多骑车呢?
  随着技术的发展,只要你用心,可以轻轻松松装起一辆重量在 12kg 的林道或者是 13kg 的 enduro 山地。但是,谁想要用那些柔嫩的薄壁外胎? 单凭这一点,你一个轮就能省下近500g的重量,但是否有必要??
  另一个例子是刹车。 以前Shimano 的 saint 刹车仅仅用于DH 速降车。 现在,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 enduro 山地车用着超大的卡钳。某些 enduro 车甚至会用 200mm的碟片,以提高安全性和制动力。这无疑会增加重量,同样,乐趣也会增加。


  强大的刹车,更抓地的轮胎以及升降座管都大大增加了整车的重量(实际重量会增加1kg左右)
  套用车友的一句话:西方车友已经疯了。译者在此也有类似的想法,小编问一下:只有骑得更快才能获得乐趣么?
  事实并不是,这几年的制造工艺应该变得更加先进,材料也变得更轻更强,但山地车的重量依然不断提升,这意味着什么?大家有没有想过?

  尽管变重,但爬坡表现变得更好
  有一种偏见:太重的车不适合爬坡。 但是,爬坡时真正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体重还是坐垫的位置?(关键字:较大的坐管角度)和避震结构?
  众多车型证明,尽管重型车架和强劲的下坡性能也能拥有拥有强大的爬坡性能——只要几何尺寸合适。坐垫位置合适,你会发现车的轻重无关紧要。

  提升下坡操控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听起来很难理解,但是在正确的地方增加一点点重量实际上可以提高自行车的操控性。 特别是在真正高速和苛刻的路线中,它们的重量给予你极大的信心,提供极佳的侧向抓地力。


  重量的权重已经下降
  几年前,自行车很容易进行评测(谁轻谁牛逼)。 然而,随着轮组直径的不同和适用用途的日益分化,判别山地车的好坏变得更加困难。 如前所述,不同的轮胎选择或者是适用真空胎,整车就会因此增加上百克。 因此,靠重量来判别山地车的好坏早就过时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0

转播

分享0

淘帖0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GMT+8, 2024-12-5 10:13

意见建议|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粤ICP备15111230号 Copyright (C) chinaibke.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