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auline 于 2016-6-20 11:45 编辑
上世纪80年代,陕西乡下,每个小升初的暑假都是当地孩子约定俗成学骑车的时间。打麦场上,爸爸帮孩子把住车后座,不停喊“慢点、快点、刹车、后闸”,隔几天,就有一位新骑手诞生。
可他胆小,连人带车大摔一跤后从此不敢再学。直到1992年,15岁的他因为要去十公里外的学校读寄宿高中,才被迫学会骑车。
第一辆自行车是爸爸骑了好几年的旧车,每个周日下午,他都要花一小时擦车,用缝纫机油润滑齿轮,再找把螺丝刀加固劣质螺丝。在他那个半农半公的家庭,这辆自行车的价值远超现在家庭的小轿车。
20年过去了,他已是上市公司创始人,骑行过五大洲最美路线,出版了骑行随笔,收藏了各种高级自行车,现在还创立了自行车品牌700BIKE,努力推动骑行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他是张向东。
恋恋自行车の第一个层次:
爱它,就骑着它去全世界释放压力
2004年,27岁的张向东与北大同学邓裕强共同创办了久邦数码,开创中国手机免费互联网模式。
创业第三年是他感觉最累的时候,“不知道商业模式是什么?不知道商业价值在哪里?每天压力巨大,相当焦虑。”就在那个时候,他爱上了骑车,“每天骑一百多公里,很自虐,很减压。”
2007年8月某个下午,疲惫的张向东决定给自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追求一种独特、深入、诗意的旅行,然后就鬼使神差想到了骑行。既然是骑行,首选肯定是法国,那里有全世界最顶级的自行车赛——环法公路赛。”
2007年9月底,张向东拖着一个装自行车的大包走出了戴高乐机场,开始了波尔多到尼斯的骑行之旅。
9年后再回想这段线路,他感叹说:“景色确实非常美,但比起见到美景,更重要的是这段旅程带给我的人生启示。”
其中一个故事被张向东写进了书里,采访时他也再次提起。
在法国骑行的同一天里,他遭遇到了骑行路上所有的难事——首先是迷路。没有把握的迷途中,本来尚好的天气又毫无预兆地下起雨来。心神不宁地绕来绕去,到了一个不大的上坡,只听“咔”的一声,脚上没了阻力,回头一看,只见断了的车链像条蛇一样趴在坡中间……
好不容易淋雨接上了链,可兜兜转转仍然没找到小镇。就在这时,张向东看到草丛中有个穿斗篷、叼烟斗的老猎人正在训练猎犬。他走过去,先没问路,而是疑惑问了句:“下雨天您还打猎啊?”猎人从嘴里取出的烟斗,反问道:“晴天是好天气,雨天就不是了吗?”
张向东已经忘了那天最后是怎么找到路的,他只记得自己在雨里慢悠悠地骑着,把所有关于下雨的歌唱了一遍,“遇见鸭子,对它们‘嘎嘎嘎’,遇见奶牛,对他们‘哞哞哞’,就这样开心地骑了下去。”
“学会接受。”这是猎人教会他的人生道理,“后来我去阿根廷骑行时,去之前就知道是雨季,每天都下雨,但我仍然骑得很开心。”
另一个收获是关于自行车哲学的发现。骑的时间长了,他意识到,骑车最重要的不是使劲、耐力或技巧,而是踏频,“就是你踩踏的频率要跟你的心跳保持一致,当你学会了这个技巧,再难的坡都上得去。”
这个发现让处在事业高压期的他找到了喘气的方法,“这件事让我明白,不管是生活还是创业,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不能别人快你就拼命赶,别人慢你也跟着放慢脚步。”
张向东有很多爱好,打篮球、音乐、看书、爬山(他还爬过乞力马扎罗)……但自从南法骑行后,他发现从来没有哪个爱好能像爱自行车那种让他狂热,“那种感觉就像突然见到一个人,一见钟情,不可自拔。”
法国最后一站的那个傍晚,他把车停到尼斯海边,拿了一杯酒坐到海滩椅上,对着眼前一波一波欢欣鼓舞的浪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恋恋自行车の第二个层次:
爱它,就送给它一个远大又美丽的礼物
骑完五大洲的最美骑行——这是张向东在尼斯海边给自己定的目标。
2009年,他骑行了青海湖;2010年,骑行了大洋洲澳大利亚路线;2011年,骑行了南非花园大道;2013年,他骑行南美的阿根廷。五大洲,每一条线路各骑了1000多公里,选择的路线基本都是一面是海、一面是山,美不胜收。
(非洲最南端骑行时拍的)
骑完五大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是找到了自己,“骑长途就像信徒的朝圣,只有一辆自行车、一个背囊、一个水壶和没有尽头的公路,而你就是这趟旅途中唯一的发动机,消耗的全部是你自己的能量。整过过程中,你只能跟自己对话,只能依靠自己,然后,你找到了你自己。”
2013年5月13日,完成最后一站阿根廷骑行的那个夜晚,张向东感觉到一种平静的快乐,没有什么庆祝仪式,只是喝了当地最好的葡萄酒,吃了一条烤鱼和沙拉。喝完最后一杯酒后,他去酒店外坐了一小会儿。那是阿根廷南部最好的酒店,在莫雷诺湖和纳韦尔瓦皮湖交汇处的山顶上,树林镶嵌在湖水边,但可惜是晚上,窗外黑漆漆,见不到湖景,只有草坪上星星点点的灯光,耳边传来的是打在外套上轻轻作响的雨丝。
就是这个夜晚,他完成了6年前在尼斯海滩许下的承诺,也收获了一项技能—— “在任何时间,把我丢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都能发现那里神奇迷人的风景。”
阿根廷骑行完成后,恰逢张向东的创业公司上市之际,他经常各地出差,飞行时、睡不着时,他会打开电脑把骑行的故事一点一点写下来,最终完成了骑行随笔《短暂飞行》。
这五条线路和这本书都是他送给自行车的礼物。
恋恋自行车の第三个层次:
爱它,就千方百计把它收集到自己身边
在张向东小的时候,自行车是家里的一样生存工具——爸爸骑着它去工厂上班挣钱、自己骑着它去学习改变命运。到他真正“玩”上自行车后,他才发现,自行车绝不仅仅只是工具,它还拥有自己的世界,他一猛子扎进了这个世界。
去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旅行,他都会去逛这个城市最酷的自行车店;
他拥有16辆自行车,每辆都是各种类型里最贵的那辆;
他书架上有100多本关于自行车的书,十几张关于自行车的唱片,KATE MELUA的《nine million bicycks in beijing》是一直存在他的手机里音乐;
谈起喜欢的电影,一定会有《偷自行车的人》;
他的袜子和好几条领带都印有自行车图案,甚至连公司切披萨的刀都是自行车元素……
他说:“自行车就是我的人生密码。”
玩收藏的人都知道,能否买到心头爱,真不光是钱的问题,更要有机缘。张向东收藏自行车艺术品时就遇到过让他念念不忘的缘分。
比如这辆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自行车”,是个叫“影子”的艺术品,创作者把两辆自行车的主要组件分别用黑色和银色的金属丝缠绕,然后把自行车的实件去掉而成的,那两辆自行车就像对方的影子一样站立在那里,真与假、虚与实、时间与空间相互倒影,仿佛能见到彼此的梦。
张向东在上海某个艺术博览会上遇到了这个作品,那时他刚从法国骑行回来,正想买个礼物作为纪念,而这件艺术品如此奇特,于是他花了比最贵的专业自行车还贵的价钱买下了这两辆完全不可以骑的自行车。
他以为创作者是位外国艺术家,后来才知道是位叫师进滇的中国艺术家,“影子”是他做的第一件自行车艺术品。现在,张向东跟师进滇已经成了朋友,“师老师在欧洲办个展,他还说要用我们的自行车去做艺术作品,做成后交给我让我帮他保管,我特别开心。”
恋恋自行车の第四个层次:
爱它,就把它让成为生活的常态
2013年,张向东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发展到了一个阶段,他开始思考是自己的人生新阶段。
此时,他又想到了自行车,不光因为他是自行车狂热爱好,更因为作为创业者,他喜欢去寻找商业空白地带,“自行车是个好东西,我觉得应该有更多人来用它才对。”
2014年10月底,张向东辞去了上一家公司总裁职务,随后加入700BIKE,“我不想白白爱过自行车。”他在辞职信中这样写道。
如果说之前的创业是因为看到了机会,这次创业的前提则是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一个人有多成功,终究还是要回到生活中来,你的生活要让你由衷感到开心快乐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众多自行车分类中,张向东选择了做城市自行车品类,“我希望能做出为生活服务的自行车。”
自行车也真正融入到了他的生活。
他之前有司机开车接送,但现在他每天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骑车不仅健康,还让生活变得有效率。有时看到那些堵在路上很焦虑的开车族,甚至会有一点点优越感。”采访那天早上,他就是骑这辆蓝色自行车过来的,这辆车才骑了几个月,没出过北京,但已经累积了1385公里。
有位大使邀请他参加家宴,他竟也是骑车过去的,“那天我穿了一身西装,骑着一辆祖母绿色、复古版的自行车过去的,大使见到我,他说,你是我在中国邀请的客人里唯一一个骑自行车来的,但是很优雅,一点不比开轿车差。”
心情好或不好的时候,他都会骑车出去溜一溜,“长安街和奥森公园是刷街常去的地方。使馆区那边也很好玩,尤其三里屯北小街非常美。我还喜欢半夜去午门那边骑骑,或者环行紫禁城、国家大剧院,很特别。”
采访时,我无意见到了他的钱包,那大概是我见过的最薄的钱包了,只能放几张钞票、一张信用卡、一把自行车钥匙,张向东说,这是瑞士一对热爱自行车的兄弟创立的品牌,他们所有的设计理念都跟自行车有关:“钱包之所以设计这么薄,是因为创始人想告诉我们,人生要简单一点,一张信用卡就够了,这种简单生活也正是自行车要告诉我们的。”
采访后记:
U are what’s U love
采访张向东前,我听了他一次演讲,采访后,我看了他的书,我对他很好奇的一点是:在这个人人都想从传统行业转型去做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时代,他却从移动互联网领域转到了制造业,去做了一个工业产品。我问他怎么看待这次“逆流”创业?
他用了陶渊明的一句诗来诠释自己的选择——“鸟倦飞而知还”,支持他“还”的,是他对于自行车的爱,“并不在乎别人在做什么,或者哪个东西热,我就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按照我的喜好和判断去选择,这也是骑自行车的态度。”
有句话叫——U are what’s U eat,这句话放在张向东身上,应该叫——
U are what’s U love——他在认认真真爱着一件事,并通过爱这件事去爱这个世界。此刻的你,正爱着什么呢?
(来源:搜狐时尚)
|